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04-literature.md b/1000-hours/in-the-brain/04-literature.md index eacce4ccf..eb3494db6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04-literature.md +++ b/1000-hours/in-the-brain/04-literature.md @@ -1,6 +1,6 @@ # 4. 一切都是语文课 -人类的高速发展,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没有文字,人类就只能像其它动物那样,靠遗传和变异在这个世界里缓慢且有随机地发展。有了文字之后,人类不仅可以即时沟通,还可以跨区域、跨时代地沟通,并且还能进行越来越复杂的记录、传播、思考、沟通…… +人类的高速发展,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没有文字,人类就只能像其它动物那样,靠遗传和变异在这个世界里缓慢且又随机地发展。有了文字之后,人类不仅可以即时沟通,还可以跨区域、跨时代地沟通,并且还能进行越来越复杂的记录、传播、思考、沟通…… 毫不夸张地讲,一切的文明,都建立在文字之上。 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07-repitition.md b/1000-hours/in-the-brain/07-repitition.md index 8f3334d43..fb67f28f7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07-repitition.md +++ b/1000-hours/in-the-brain/07-repitition.md @@ -10,6 +10,6 @@ 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你在耗时费力练习的同时,大脑在默默地执行**用进废退**。把时间拉得太长,频率搞得太低,重复次数太少,会使大脑自动降低此项活动的重要性,不认为它是必要的,不认为它是必需的,于是,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阻力。 -另外,人们普遍对**足量**有严重的误解。小朋友从开始尝试到能够吐字清晰地喊妈妈,需要 尝试的次数,不是十次八次,不是几十次,不是几百次,而是至少 5,000 次以上**。知道**只需要见识一次就可以,可是**做到**却需要大脑新建连接新建网络,这不只需要时间,更需要的是重复,并且还是远超大多数人误以为的重复次数。 +另外,人们普遍对**足量**有严重的误解。小朋友从开始尝试到能够吐字清晰地喊妈妈,需要 尝试的次数,不是十次八次,不是几十次,不是几百次,而是至少 5,000 次以上。**知道**只需要见识一次就可以,可是**做到**却需要大脑新建连接新建网络,这不只需要时间,更需要的是重复,并且还是远超大多数人误以为的重复次数。 有意义的学习,往往是复杂且又系统的,我们都知道心急不得,不应该急于求成。但,所有细节上的专项**练习**,最好是专项**集训**,重复数量要足够多,重复频率要足够高足够密,即,**短时间内足量重复** —— 这也是我对所谓**努力**的定义。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08-compitition.md b/1000-hours/in-the-brain/08-compitition.md index 07291383c..9f7fab5bd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08-compitition.md +++ b/1000-hours/in-the-brain/08-compitition.md @@ -14,7 +14,7 @@ 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感受是,随着岁数的增加,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并不是因为新建连接新建局域网的难度增加了 —— 事实上,应该是越来越容易才对,因为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还有过去建立了现在暂时用不上的连接和局域网能循环利用呢。而是因为旧的近似连接近似局域网的竞争力太大了,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它们的竞争力还被培养得越来越大。 -人们绝大多在数学习效果上的差异,恨不得 99.99%,其实全都来自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而不是人们通常误以为的所谓天分或者聪明: +人们在绝大多数学习效果上的差异,恨不得 99.99%,其实全都来自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而不是人们通常误以为的所谓天分或者聪明: > **能否甄别自己是否正在调用近似连接近似网络?** 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09-unnoticed.md b/1000-hours/in-the-brain/09-unnoticed.md index feef3e346..d00feaf5a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09-unnoticed.md +++ b/1000-hours/in-the-brain/09-unnoticed.md @@ -6,7 +6,7 @@ > **你注意不到的东西对你来说就不存在**。 -展现在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总是丰富多彩,但,我们的注意力被手中那一百平方厘米不到的屏幕说吸引之后,新鲜空气,灿烂阳光,蓝天白云,小鸟飞舞,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这一切都会瞬间消失,我们身处的变成了虚拟世界。 +展现在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总是丰富多彩,但,我们的注意力被手中那一百平方厘米不到的屏幕所吸引之后,新鲜空气,灿烂阳光,蓝天白云,小鸟飞舞,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这一切都会瞬间消失,我们身处的变成了虚拟世界。 注意不到就不存在。 @@ -24,6 +24,6 @@ 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什么,哪怕在起点上,就可以为目标制定一个 “**检查列表**”,罗列学好做好的关键衡量指标…… 这个列表就是启动元认知的关键,就是调用并集中注意力的目标。所以,别管学没学会,别管练没练好,要事先把这个列表烂熟于心,这样才能越来越轻松地调用注意力去关注、纠正、改良,直至成功验收。 -人们总以为这是老师要干的事情,而自己是学生,所以理直气壮地把这项最基础最关键的人物完全交给老师或者教练…… 想想看吧,这是不是又一个绝大多数人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人们总以为这是老师要干的事情,而自己是学生,所以理直气壮地把这项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完全交给老师或者教练…… 想想看吧,这是不是又一个绝大多数人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10-unloading.md b/1000-hours/in-the-brain/10-unloading.md index 79cbe4afd..652994e95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10-unloading.md +++ b/1000-hours/in-the-brain/10-unloading.md @@ -6,7 +6,7 @@ 看看 1970 年认知心理学先驱尤里克·奈瑟(Ulric Neisser)的实验就知道了。一群人在舞台上传球,观看者被要求对传球的次数计数……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现在舞台,做了几个夸张的动作,才走下去 —— 结果,所有人都没看到那只大猩猩,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引导到那只传来传去的球上了。 -当我们系的一个新技能的时候,它可能需要我们完成多个任务,并且多个任务之间还可能需要相互协调。比如,蛙泳,这个对初学者相对最友好的游泳姿势。它需要起码三个动作的协调,上臂的动作,下肢的动作,用嘴巴呼吸的动作。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忙不过来,因为关注这个的时候,就顾不上那个,关注那个的时候,又忘了这个…… +当我们习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它可能需要我们完成多个任务,并且多个任务之间还可能需要相互协调。比如,蛙泳,这个对初学者相对最友好的游泳姿势。它需要起码三个动作的协调,上臂的动作,下肢的动作,用嘴巴呼吸的动作。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忙不过来,因为关注这个的时候,就顾不上那个,关注那个的时候,又忘了这个…… 我们逐个练,然后再尝试组合其中的两个 —— 这需要很长时间…… 直至熟练之后,再尝试组合所有动作 —— 这还需要很长时间…… 终于能熟练组合这三个动作了之后呢?就能游得很好很快吗?显然并非如此。这时候才发现,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注意,每个细节的微调都可能需要很多的时间。 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11-burden.md b/1000-hours/in-the-brain/11-burden.md index 9be94bb1a..ccdb43594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11-burden.md +++ b/1000-hours/in-the-brain/11-burden.md @@ -6,7 +6,7 @@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聚光灯效应最多发生在比较过程中。当人们发现自己做得不如他人好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差正在被所有人看到的错觉。大脑最怕死,社死可能是最可怕的死法 —— 天下最令人恐慌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比真实死亡更靠前的,竟然是当众讲演。 -比较其实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拿自己的当前的状态和他人当前的状态相互比较”。这种**横向比较**比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各自的当前状态其实是之前积累和改良的结果。一旦比较失败,就失去了动力,养成了习惯的话,就会形成 “固守型人格”(*fixed mindset*) —— 只做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 问题在于,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并不多。并且,做得更好,除了要练得更多之外,从大脑结构来看,更依赖学得更多,大脑里没有孤岛,任何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局域网其实都有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横向比较经常失败的结果只能是固步自封。 +比较其实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拿自己的当前的状态和他人当前的状态相互比较”。这种**横向比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各自的当前状态其实是之前积累和改良的结果。一旦比较失败,就失去了动力,养成了习惯的话,就会形成 “固守型人格”(*fixed mindset*) —— 只做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 问题在于,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并不多。并且,做得更好,除了要练得更多之外,从大脑结构来看,更依赖学得更多,大脑里没有孤岛,任何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局域网其实都有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横向比较经常失败的结果只能是固步自封。 真正有意义的比较,其实是 “拿自己当前的状态和自己过去的状态进行比较”。通过这种**纵向比较**,首先它无法让你忽视这期间努力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清楚地感受到努力的作用。这个习惯会养成 “进取型人格”(*growth mindset*)。因为反复经历过从笨拙走到熟练的过程,不仅更加自信,也可以更加轻松地专注于自我修炼。与此同时,越发地不在意也没时间进行无谓的**横向比较**。所谓 “心无旁骛”,最大的 “骛” 可能就是很想比较了。 diff --git a/1000-hours/in-the-brain/12-unreproducible.md b/1000-hours/in-the-brain/12-unreproducible.md index d20caa59d..006df8576 100644 --- a/1000-hours/in-the-brain/12-unreproducible.md +++ b/1000-hours/in-the-brain/12-unreproducible.md @@ -12,6 +12,6 @@ 人类的大脑进化了几十万年才成为今天的样子。大脑的超级可塑性,原本是这几十万年里进化的绝对优势。突然之间,在智能设备成为新的人体器官,媒体统治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大脑可塑性变成了极其危险的功能,它可以被塑造得多好,那么,更大程度上,它就可以被破坏得多狠。 -只不过是十年时间,相对于几十万年的历史,这真是转瞬之间,白马尚未来得及过隙,一代青少年中绝大多大脑的大脑皮层就已经成了废墟。也许我们可以重建,但,哪怕拆除并清理那些废墟就有可能耗尽所有的资源…… 非常无奈。 +只不过是十年时间,相对于几十万年的历史,这真是转瞬之间,白马尚未来得及过隙,一代青少年中绝大多数大脑的大脑皮层就已经成了废墟。也许我们可以重建,但,哪怕拆除并清理那些废墟就有可能耗尽所有的资源…… 非常无奈。 保护自己的注意力,注定是下一代人最核心的生存技能 ——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所以也不在意。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1-fight.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1-fight.md index 92965e98e..5fc116cad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1-fight.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1-fight.md @@ -19,7 +19,7 @@ 我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持续 25 分钟左右注意力集中,那么,他就相当于是位**将军**,**有兵可用**。一次持续 25 分钟的注意力集中相当于一个兵。如果一个人在一整天的时间里能做到若干次持续 25 分钟的注意力集中,那就相当于**这位将军有若干个兵可用**。 -兵越多当然就越好。只不过一天里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此同时,为了注意力集中大脑也的必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兵不可能无限多。然而,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要一天能带上七八个兵,就能做很多事情,若是能够持续下去,就一定能够达成相当惊人的成绩。 +兵越多当然就越好。只不过一天里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此同时,为了注意力集中大脑也得必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兵不可能无限多。然而,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要一天能带上七八个兵,就能做很多事情,若是能够持续下去,就一定能够达成相当惊人的成绩。 **有兵可用**之后要**有仗可打**。养兵靠打仗。没仗可打,兵就会慢慢废掉。只要兵在不断地打仗,它就会变得更为强大,具体表现就是,从**可以持续 25 分钟注意力集中**,发展成**可以持续 30 分钟 40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兵当然越强越好。只要是强兵,用很少的兵也可以打很大的仗。 @@ -50,9 +50,9 @@ flowchart LR 过去,人们认为**标准音高**(Perfect Pitch)是一种天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人群中恨不得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人拥有这种天分,比如莫扎特 —— 莫扎特可以分辨任何声音的音高(Pitch),哪怕是你在另外一个房间咳嗽一下,他都可以用键盘弹出你刚刚那声咳嗽的音高。 -可后来研究者们发现,人们过往误以为的天分,其实都是**练**出来的,无一例外 —— **练出来**的诀窍竟然只不过是**练的久**…… 对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他们真正的**优势**其实只不过是**练得早**,所以才**相对练得久**…… 越来越多的脑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在不断支持这个结论,每个人天生可能都有差不多的**潜力**,只不过这个潜力要**练**才能**实现**…… 换句话讲,很多人不是没有天分,而是因为虚度了时光才吃过了失去了实现天分的机会。 +可后来研究者们发现,人们过往误以为的天分,其实都是**练**出来的,无一例外 —— **练出来**的诀窍竟然只不过是**练的久**…… 对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他们真正的**优势**其实只不过是**练得早**,所以才**相对练得久**…… 越来越多的脑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在不断支持这个结论,每个人天生可能都有差不多的**潜力**,只不过这个潜力要**练**才能**实现**…… 换句话讲,很多人不是没有天分,而是因为虚度了时光才错过了失去了实现天分的机会。 -练习标准音高没多难,没多复杂,网上甚至有很多免费的开源程序。今天,人群当中拥有标准音高的比例,早已不再是十万分之一,也不是万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早就超过了百分之一,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无数实例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习得标准音高,只要练习的密度足够大时间足够久,从任何年龄开始都可以 —— 为什么?这不压根是什么**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东西,它只不过是**练就有不练就没有的东西**…… +练习标准音高没多难,没多复杂,网上甚至有很多免费的开源程序。今天,人群当中拥有标准音高的比例,早已不再是十万分之一,也不是万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早就超过了百分之一,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无数实例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习得标准音高,只要练习的密度足够大时间足够久,从任何年龄开始都可以 —— 为什么?这压根不是什么**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东西,它只不过是**练就有不练就没有的东西**…… 人和人之间毕竟有所差异,所以,人们常说的**天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这种**不可避免的天生差异**。比如,手指短的人可能弹琴相对吃亏一点,个子矮的人可能打篮球相对吃亏一点,长得帅的人在人际沟通中相对可能更有优势,有标准音高的人在学外语尤其是练语音的时候肯定相对更有优势…… 这好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与此同时,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更多的**反例**,手指短的钢琴大师其实不少,个子矮的篮球明星并不罕见,长得丑但成功率更高的谈判专家非常普遍…… @@ -64,7 +64,7 @@ flowchart LR > 天分这个东西就算真的存在,和所谓的智商一样,都是**练出来**的,都是**攒出来**的,而不是像某个配件一样可以直接安装或者干脆预装的。 -在这方面换个更合理的观念非常划算的,因为那等于轻松且又瞬间地直接换了个脑子 —— 比所谓的脱胎换骨实在多了。 +在这方面换个更合理的观念是非常划算的,因为那等于轻松且又瞬间地直接换了个脑子 —— 比所谓的脱胎换骨实在多了。 以下分步的陈述可能更准确更有效: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2-last-resort.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2-last-resort.md index 98fab1dfb..71b5b5a98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2-last-resort.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2-last-resort.md @@ -2,7 +2,7 @@ **学习**这个词,由**学**和**习**两个字构成。前面是**学**,**求学**的**学**;后面是**习**,**练习**的**习**。在中文里它们原本是各自独立的两个词。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后来的中文里,人们干脆把**学习**两个字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词,意思就是说,**求学**只是一部分,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练习**。 -花钱买书,花钱上学,到此为止,只是**知识获取**。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学校也罢,甚至整个社会一直在误解**学习**,家长们不吝于投入大把的金钱把自家孩子送进学校,把整个教育外包给学校里的老师…… 学校里的老师们主要在干嘛?把书本里的知识讲一遍。再负责一点就反复讲,做到**的确将所谓的知识告知了学生”。 +花钱买书,花钱上学,到此为止,只是**知识获取**。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学校也罢,甚至整个社会一直在误解**学习**,家长们不吝于投入大把的金钱把自家孩子送进学校,把整个教育外包给学校里的老师…… 学校里的老师们主要在干嘛?把书本里的知识讲一遍。再负责一点就反复讲,做到“的确将所谓的知识告知了学生”。 然而,这只不过是教育这个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后面的**练习**呢?为了在自己大脑里新建连接新建网络而必须进行的**短时间内足量重复**呢?学校也好,老师也罢,完全无能为力 —— 并且,理直气壮地认为那是学生自己的事,跟自己没关系…… 这本身倒也没错,的确是学生自己的事。 @@ -14,7 +14,7 @@ 绝大多数人的问题都一样,都肯花钱,也有一些肯花时间,却全都不肯花注意力 —— 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注意力应该花到哪里,姑且不论有没有足够的注意力。 -学习,**学**与**习**,**求学**与**练习**相比,显然**练习**更为重要**。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着非常遥远的距离 —— 时间上的距离。 +学习,**学**与**习**,**求学**与**练习**相比,显然**练习**更为重要。**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着非常遥远的距离 —— 时间上的距离。 学外语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可以清楚详细且又系统地把各个英文音素的发音方式和要点写给你、讲给你,还可以反复讲…… 然后你的确可以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你真的能做到吗?马上能做好吗?不是不一定,而是刚开始一定不能。 @@ -22,9 +22,9 @@ 并且,练就只能自己练。学的时候也许大伙一起更有效果,但练的时候大伙一起往往都会被最差的那一个拖后腿。并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难点不同,每个人之前的积累不同,每个人练习的方式不同……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有用的**练习只能是个性化的**,越是关键点越是如此。 -所以说,**练习不仅只能靠自己,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非常私人的**。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只要肯练,不管有没有天分,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弹奏乐器,都至少能达到一定的程度。练过琴的人都知道,练琴跟练任何东西一样,只能私下练。刚开始那么笨拙,弹出来那么难听,自己不好意思让别人听到,别人听到了也的确不开心。没有初学者愿意在舞台上当中练习,不是吗? +所以说,**练习不仅只能靠自己,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非常私人的**。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只要肯练,不管有没有天分,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弹奏乐器,都至少能达到一定的程度。练过琴的人都知道,练琴跟练任何东西一样,只能私下练。刚开始那么笨拙,弹出来那么难听,自己不好意思让别人听到,别人听到了也的确不开心。没有初学者愿意在舞台上当众练习,不是吗? -练习必须私下练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与我们的大脑机制有关。学习的时候,大脑最怕的被他人关注,被越多的人关注越可怕**。因为大脑最怕死,尤其怕社死**。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大脑就要把注意力分散出去,而后很可能马上就宕机。这叫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如果你突然意识到所有人都在看着你走路的话,突然之间,你有可能干脆不会走路了…… +练习必须私下练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与我们的大脑机制有关。学习的时候,大脑最怕的是被他人关注,被越多的人关注越可怕**。因为大脑最怕死,尤其怕社死**。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大脑就要把注意力分散出去,而后很可能马上就宕机。这叫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如果你突然意识到所有人都在看着你走路的话,突然之间,你有可能干脆不会走路了…… 自己花时间练习也许并不够,因为很多人练习的时候注意力并不集中。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在走神的状态下肢体在进行下意识的机械重复。 @@ -42,9 +42,9 @@ 练习就是这样,在自己的空间里往自己的时间里倾注自己的注意力,也许偶尔需要他人帮助,但,总体上,练习就是与他人无关,只能是自己认真做的事情。 -自学,并不意味着说一定要完全孤立自己,虽然集中的注意力只能出自自己,虽然有效的练习常常只能是私人甚至私密的…… 自学的关键在于**主动****。主动向他人求教**就很关键**。主动锤炼自己的教师品味**也很重要,比如,你最好在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好老师的同时,也能分辨出谁是跳大神的二货…… 这就需要自己主动建立一系列的**评判标准**。然而,不自学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任何真正恰当且有有效的标准。 +自学,并不意味着说一定要完全孤立自己,虽然集中的注意力只能出自自己,虽然有效的练习常常只能是私人甚至私密的…… 自学的关键在于**主动**。**主动向他人求教**就很关键。**主动锤炼自己的教师品味**也很重要,比如,你最好在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好老师的同时,也能分辨出谁是跳大神的二货…… 这就需要自己主动建立一系列的**评判标准**。然而,不自学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任何真正恰当且有效的标准。 -人天生是社交动物。大脑内部是无垠的网络,大脑外部也是无垠的网络。人们在相互交流相互观察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社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微调,永远是教科书、老师和学校无法替代也无法达成的东西。想想那个例子:你的口音就是会因为生活地点的变化而不知不觉发声变化,没有什么教科书、老师或者学校可能导致这种不知不觉发生的微调。 +人天生是社交动物。大脑内部是无垠的网络,大脑外部也是无垠的网络。人们在相互交流相互观察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社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微调,永远是教科书、老师和学校无法替代也无法达成的东西。想想那个例子:你的口音就是会因为生活地点的变化而不知不觉发生变化,没有什么教科书、老师或者学校可能导致这种不知不觉发生的微调。 所以,**主动寻找更好的环境**也很重要。正如在大家都挥霍的时代里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更加挥霍一样,若是大家都在玩乐沉沦你会不由自主地浪费更多时间。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身处在大家都对学习感兴趣的环境里,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更感兴趣;在大家都努力工作的环境里,你自然会比原来更加努力。万一你身边积极向上的人更多且很多,你也自然会找到更多的理由奋发图强。 @@ -54,6 +54,6 @@ **自学全靠主动**。目标要自己找,动力要自己挖,计划要自己做,困难要自己克服,错误要自己纠正,注意力要自己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好坏最终只能靠自己验收,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若是竟然失去了主动能力,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自学能力。可说实话,这事儿很难全怪他们,他们原本不是那个样子,上学前都好好的,主动的能力非常完整。那责怪学校有没有用呢?首先没用,其次更重要的是看透真相。因为这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从来都是这个样子,古今中外都一样:**好的意图从来都并一定不保证好的结果**…… 并且,**重要的事情从来都只能靠自己**,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如此。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自学能力。可说实话,这事儿很难全怪他们,他们原本不是那个样子,上学前都好好的,主动的能力非常完整。那责怪学校有没有用呢?首先没用,其次更重要的是看透真相。因为这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从来都是这个样子,古今中外都一样:**好的意图从来都并不一定保证好的结果**…… 并且,**重要的事情从来都只能靠自己**,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如此。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3-trials-and-errors.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3-trials-and-errors.md index 7291e954a..7eea49d5e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3-trials-and-errors.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3-trials-and-errors.md @@ -13,7 +13,7 @@ impossible([不可能])-..->possible([可能])-->clumsiness([笨拙])-..->adaptn 这之中最重要且又最难的,当然是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跨越,那可是 0 到 1 的突破。 -核心的难度首先在于,**我们的观察永远不大可能完整**。举个例子,我的母语之一是朝鲜语,所以我能发出齿龈颤音([Voiced alveolar tri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iced_dental,_alveolar_and_postalveolar_trills))。我家有个小朋友小名叫都都(dū dū),平日里我逗他玩的上班,会故意用齿龈颤音喊他名字: +核心的难度首先在于,**我们的观察永远不大可能完整**。举个例子,我的母语之一是朝鲜语,所以我能发出齿龈颤音([Voiced alveolar tri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iced_dental,_alveolar_and_postalveolar_trills))。我家有个小朋友小名叫都都(dū dū),平日里我逗他玩的时候,会故意用齿龈颤音喊他名字: @@ -84,5 +84,5 @@ start([起点])----->|已流逝的时间越来越多|now([当下])-->|剩下时 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只不过是,对自己要求太低,对世界要求太高。特别擅长糊弄自己,然后也习惯了糊弄世界…… 这个世界说实话倒也挺宽容,一般不会马上反击,可它总有忍不住的时候,万一它反手一个耳光扇过来,没有人能承受得住。 -生学硬练也有技巧:**变着花样不断搞****。试错**,总是需要不断地换新方式去尝试,然而,**重复**,也需要不断地换着方式重复,从各个角度、从各个层面去重复,变着花样去重复。只要你肯不断变花样,原本看起来无比枯燥的生学硬练就会变得趣味丛生,其乐无穷。 +生学硬练也有技巧:**变着花样不断搞**。**试错**,总是需要不断地换新方式去尝试,然而,**重复**,也需要不断地换着方式重复,从各个角度、从各个层面去重复,变着花样去重复。只要你肯不断变花样,原本看起来无比枯燥的生学硬练就会变得趣味丛生,其乐无穷。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4-maze.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4-maze.md index ee3077626..64a1af5b0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4-maze.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4-maze.md @@ -22,7 +22,7 @@ 当我们在二维的纸面上勾画三维世界的时候,如果不借助一下其它手段的话 —— 比如用虚线、阴影、以及形状的变化去构建透视效果 —— 就很容易令人产生这种错觉。 -所以,虽然写作的难度很高,但,相比来看,弄不好阅读理解的难度更高。网络就好像是一个迷宫,节点越多,迷宫越复杂。而书籍就好像是读者手里用来探索迷宫的地图…… 可万一如何读者看到的是个**不可能路径**,又如何是好?有的时候,也许只是作者不小心,忘记了借用一些手段避免这种情况。可另外还有一些时候,这种情况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 —— 说实话这种情况还挺常见。 +所以,虽然写作的难度很高,但,相比来看,弄不好阅读理解的难度更高。网络就好像是一个迷宫,节点越多,迷宫越复杂。而书籍就好像是读者手里用来探索迷宫的地图…… 可万一如若读者看到的是个**不可能路径**,又如何是好?有的时候,也许只是作者不小心,忘记了借用一些手段避免这种情况。可另外还有一些时候,这种情况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 —— 说实话这种情况还挺常见。 越复杂越系统的知识书籍里总是充斥着越多**前置引用** —— 即,提前使用目前尚未定义清楚需要在后面深入阐释的概念;比如,在第三章里出现的概念,实际上需要在第十二章进一步讲解才能真正深入理解。越是高级越是实用的知识与技能越是如此。 @@ -52,7 +52,7 @@ 学习任何系统且又复杂的知识,都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游戏,探索迷宫游戏。这很可能是世间最有趣的游戏之一,弄不好也是我们可以用来锻炼脑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不要误以为自己暂时被卡住了或者暂时被难倒了是坏事,恰恰相反,那只能是好事。因为我们所有的本事,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 —— 没有困难,我们就不用挣扎,不用挣扎就没有机会长出新本事。 -为了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一个能够摆脱线性文字束缚的立体地图,我们需要借助很多手段,就好像在二维纸面上要用虚线或者阴影那样。我们需要自己反复归纳整理那些繁杂且有相互关联的概念,可能要按照自己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重新描述、重新分类,甚至还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反复如此操作,甚至,有必要的话,干脆自己尝试着写出更好的教材…… +为了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一个能够摆脱线性文字束缚的立体地图,我们需要借助很多手段,就好像在二维纸面上要用虚线或者阴影那样。我们需要自己反复归纳整理那些繁杂且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可能要按照自己更容易理解的方式重新描述、重新分类,甚至还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反复如此操作,甚至,有必要的话,干脆自己尝试着写出更好的教材…… 掌握任何一项新技能,都是探索迷宫走出迷宫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那系统且又复杂的知识,与此同时,探索迷宫的能力也在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 以后可以更轻松地探索其它的迷宫,甚至,只有这样才可能有资格去探索更庞大更复杂的 迷宫。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5-correction.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5-correction.md index 45dd4c8de..b9d4f75f5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5-correction.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5-correction.md @@ -51,5 +51,4 @@ 再回头望过去,你会慨叹,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怎么没早一点知道。如果你小时候就被如此告知,甚至被人拉去体验过一回,你还有什么学不会学不好的呢?学校里的那点东西,直到本科毕业之前,也都没什么实际的难度。若是早就知道这样简单却又重要的方式,人生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吧? -如果你的孩子很小就懂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自我纠正能力**,他们的自学能力一定相当出众,并且还会不断发展。用得着花那么多钱去请辅导老师吗?完全没必要。这种体验只要带着自家孩子经历过一次,就价值千万 —— 按照 2020 年的人均收入当作现值计算,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在下一代寿命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怎么也得超过一千万人民币。学得好做得好,一千万美金也不一定挡得住。当然,做不到这一点的,就算往教育里砸进去再多的金钱再多的时间,弄不好也会变成一千万里印度拉或者俄罗斯卢布。 - +如果你的孩子很小就懂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自我纠正能力**,他们的自学能力一定相当出众,并且还会不断发展。用得着花那么多钱去请辅导老师吗?完全没必要。这种体验只要带着自家孩子经历过一次,就价值千万 —— 按照 2020 年的人均收入当作现值计算,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在下一代寿命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怎么也得超过一千万人民币。学得好做得好,一千万美金也不一定挡得住。当然,做不到这一点的,就算往教育里砸进去再多的金钱再多的时间,弄不好也会变成一千万印度卢比或者俄罗斯卢布。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6-motives.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6-motives.md index 2c6ab9b43..220973028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6-motives.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6-motives.md @@ -32,9 +32,9 @@ 在马拉松比赛里也是如此。比如,有的人是为了自己比赛,有的人是为了家庭,有的人是为了国家比赛,所以对**回报**的看法不同;再比如,比赛的奖金对每个选手的**诱惑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大脑对**回报**的看法不同…… 与此同时,每个人的大脑对**风险**的看法与感受也不相同…… 到最后,真正决定成绩的,在心脏机能基础之上,是那属于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效能阈值**。 -更为惊人的是,有些时候,那个**效能阈值**有可能超出**100%**…… 看似不可能。你肯定听说过那个惊人的故事,在战争中,一位母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孩子,徒手掀起一辆翻倒的吉普车,还能腾出一只手把压在车下的孩子一点一点拉出来…… 这就好像电脑的 CPU 其实可以短时间**超频**工作一样,人们在特殊的情况下,在回报与风险比例惊人的情况下,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潜能”。 +更为惊人的是,有些时候,那个**效能阈值**有可能超出**100%**…… 看似不可能。你肯定听说过那个惊人的故事,在战争中,一位母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孩子,徒手掀起一辆翻倒的吉普车,还能腾出一只手把压在车下的孩子一点一点拉出来…… 这就好像电脑的 CPU 其实可以短时间**超频**工作一样,人们在特殊的情况下,在回报与风险比例惊人的情况下,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潜能**。 -某种意义上,阿奇博尔德·希尔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叫做**专业**(Expertise)—— 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在研究为什么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专业、甚至最专业,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人们如何才能达到那样的顶峰…… 到了 2018 年,牛津出版了一本书,叫做《牛津专业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Expertise),专门介绍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成果 —— 其实是一本读起来比较艰涩的**论文集”。 +某种意义上,阿奇博尔德·希尔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叫做**专业**(Expertise)—— 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在研究为什么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专业、甚至最专业,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人们如何才能达到那样的顶峰…… 到了 2018 年,牛津出版了一本书,叫做《牛津专业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Expertise),专门介绍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成果 —— 其实是一本读起来比较艰涩的**论文集**。 这本书里最惊人的结论之一就是: @@ -47,17 +47,17 @@ > * 策略 > * 其它 -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强大的动机**,或者说**强大的欲望**—— 想要做好、想要超群、想要成功、甚至想要杰出的欲望。这是大脑的工作机制决定的,因为出于自我保护的机制和需求,大脑会根据风险和回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效能阈值**,让你的身体及其机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工作。也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之间,你的大脑为你设定的**效能阈值**,不管合理与否,在暗中决定了你任何工作的最终**表现**或者**成绩”。 +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强大的动机**,或者说**强大的欲望**—— 想要做好、想要超群、想要成功、甚至想要杰出的欲望。这是大脑的工作机制决定的,因为出于自我保护的机制和需求,大脑会根据风险和回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效能阈值**,让你的身体及其机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工作。也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之间,你的大脑为你设定的**效能阈值**,不管合理与否,在暗中决定了你任何工作的最终**表现**或者**成绩**。 再进一步,你的大脑为你设定的**效能阈值**,其实是你的**认知**—— 你的所有知识、经验、见识,以及整个社会对你的影响构成的总和 —— 所决定的。可问题在于,你的**认知**正确吗?充分吗?深入吗?…… 一连串的疑问。 其实,我们甚至没必要争论**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 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别说你我了,整个人类的**认知**就没有**正确**过,人类的**认知**一直是在**发展**的,不断改良、不断进步的,没有什么**正确**,顶多只有**越来越接近正确**,没有什么**充分**,只有**越来越充分**,没有什么**深入**,只有**越来越深入**…… -换言之,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瞬间**就变成**落后的认知**,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改良**—— 在**认知**这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态度固执,拒绝改良拒绝进步的人,历史上也好,现实中也罢,比比皆是,无所不在,永远占绝大多数。至于为什么,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张洪量的歌词那样,“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只不过是前一句歌词要反过来,“莫名我就讨厌你**—— 绝大多数人讨厌改变。 +换言之,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瞬间**就变成**落后的认知**,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改良**—— 在**认知**这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态度固执,拒绝改良拒绝进步的人,历史上也好,现实中也罢,比比皆是,无所不在,永远占绝大多数。至于为什么,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张洪量的歌词那样,“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只不过是前一句歌词要反过来,“莫名我就讨厌你“—— 绝大多数人讨厌改变。 -其实呢,绝大多数人讨厌改变,也同样是受自我大脑影响的 —— 还是出于同样的根源,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大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我生存,所以,在能够**生存**的状态下,一切最好都保持不变…… 问题在于说,这种**认知**在原始时代再正确不过了,“生存**本身已经是天大的难题,在那样的环境里,一切的**追求**只不过是充足的食物而已…… +其实呢,绝大多数人讨厌改变,也同样是受自我大脑影响的 —— 还是出于同样的根源,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大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我生存,所以,在能够**生存**的状态下,一切最好都保持不变…… 问题在于说,这种**认知**在原始时代再正确不过了,**生存**本身已经是天大的难题,在那样的环境里,一切的**追求**只不过是充足的食物而已…… -唐代的诗人杜甫,自家房子被毁之后,放声大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说实话,“居者有其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很奢侈的。哪怕是**人人都可以吃饱**也只不过是发达国家最近一小段时间才勉强做到的事情 —— 解放后,中国曾经经历过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那期间有几千万人非正常死亡…… 这只不过是 60 年前的事情而已。当然,即便是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落后地区,依然没有消灭**贫穷**和**饥饿”。 +唐代的诗人杜甫,自家房子被毁之后,放声大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说实话,**居者有其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很奢侈的。哪怕是**人人都可以吃饱**也只不过是发达国家最近一小段时间才勉强做到的事情 —— 解放后,中国曾经经历过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那期间有几千万人非正常死亡…… 这只不过是 60 年前的事情而已。当然,即便是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落后地区,依然没有消灭**贫穷**和**饥饿**。 仅仅短短几十年不过百年而已的温饱,很难一下子改变人类几十万年来通过基因积累的**习惯**,从人类进化历史的角度去看,大多数人的大脑在**温饱**不是问题,也就是说,**生存不是问题的情况下**,**追求**的欲望并不是很高,甚至,从底层感受上来看,**更多更高的追求**好像没有必要,相对于过去,人们对某个目标或者方向产生**极高追求**的难度,实在是相对太高了,一方面总是感觉没必要,另外一方面更是感觉完全不可及甚至干脆不可望 ——**盼望的望**,**不可望**,就是**压根看不到**—— 人们常说,什么东西**可望不可及**,而我们刚刚说的**极高追求**,望都望不到。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7-encouraging.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7-encouraging.md index 6340d5776..3ccdf42b9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7-encouraging.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7-encouraging.md @@ -4,7 +4,7 @@ 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强化我们的动机,让我们自己遇到**意外熄火**的时候更容易**重新启动**。 -**正面做法**是主动为我们的目标、行动及其成果从各个层面赋予更多更大的**意义****。负面做法**是调用我们的**恐惧** —— 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恐惧永远是最佳驱动力** —— 它会在潜意识层面不为人知地发挥巨大作用。 +**正面做法**是主动为我们的目标、行动及其成果从各个层面赋予更多更大的**意义**。**负面做法**是调用我们的**恐惧** —— 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恐惧永远是最佳驱动力** —— 它会在潜意识层面不为人知地发挥巨大作用。 我们可以算一个**假账**。 @@ -37,11 +37,11 @@ flowchart LR 让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假设夫妻二人的年收入是 30 万元人民币…… 那么,小学、初中、高中,12 年下来,平均每年在孩子身上花的钱,按 60% 计算,大约应该是 18 万。这其中,大约 60% 是花在各种**校外辅导**上的 —— 基础教育费用,事实上并不太高,因为全世界都一样,高中毕业之前,毕竟绝大部分是**义务教育** —— 那么,大约应该是 *10.8* 万元,12 年下来,总计是 *129.6* 万元…… 若是孩子有真正的自学能力,不说这些全都省下来吧,起码其中的 *80%* 能省下来,算一下,就是 *103.68* 万。 -而你的**投资成本**呢?主要根本不是**钱**,也不仅仅是**时间**,而是**注意力**,只有时间成本没有金钱成本的**注意力****。一年内至少一千小时的注意力投入** —— 并且,还是你们夫妻二人中的某一个就可以。所以,在金钱上,几乎是零投入,而相对可能的收益呢?也许是 *103.68* 万,并且,还相当于是**一年之内赚出来**或者**一年之内攒出来** 的 —— 那可是年收入 30 万的夫妻两人不吃不喝三年都赚不到更攒不下来的钱!打工也好、创业也罢,这样的投资收益很惊人吧?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而你的**投资成本**呢?主要根本不是**钱**,也不仅仅是**时间**,而是**注意力**,只有时间成本没有金钱成本的**注意力**。**一年内至少一千小时的注意力投入** —— 并且,还是你们夫妻二人中的某一个就可以。所以,在金钱上,几乎是零投入,而相对可能的收益呢?也许是 *103.68* 万,并且,还相当于是**一年之内赚出来**或者**一年之内攒出来** 的 —— 那可是年收入 30 万的夫妻两人不吃不喝三年都赚不到更攒不下来的钱!打工也好、创业也罢,这样的投资收益很惊人吧?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到最后,**投资收益**可不只是**一年干出一百万**那么简单。你变成了**双语使用者** —— 甚至你的第一语言变成了英语。你也好孩子也罢,甚至你的另一半,都**长了见识**,亲眼目睹了健脑的真相和效果,你拥有了真正的**自学能力**,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迈过了最大的门槛 +到最后,**投资收益**可不只是**一年干出一百万**那么简单。你变成了**双语使用者** —— 甚至你的第一语言变成了英语。你也好孩子也罢,甚至你的另一半,都**长了见识**,亲眼目睹了健脑的真相和效果,你拥有了真正的**自学能力**,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迈过了最大的门槛。 -如果你的孩子被你影响 —— 如果你真做了,他们必然全方位受到影响 —— 那么,他们也会成为**多语使用者**,至少是**双语使用者**。无数的研究表明,**多语使用者**相对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甚至连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都会因此降低很多。从大脑结构上来看,他们的灰质相对密度更高、体积更大,而白质覆盖面积也更广。 +如果你的孩子被你影响 —— 如果你真做了,他们必然全方位受到影响 —— 那么,他们也会成为**多语使用者**,至少是**双语使用者**。无数的研究表明,**多语使用者**相对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甚至连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都会因此降低很多。从大脑结构上来看,他们的灰质相对密度更高、体积更大,而白质覆盖面积也更广。 更为重要的是,无数调查都表明,**多语使用者**的收入比**单语使用者**高,终其一生,起码会高出 *30%*…… 你估算一下你的孩子会有多少终生收入吧,再乘以 30%,那就是 你用**一年内至少一千小时的注意力投入**可以为你的孩子额外赚到的金额…… 如果你再多生几个,那你就再算算? @@ -55,7 +55,7 @@ flowchart LR > 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相信练不好还不如死了算了…… -大脑最怕死了,只要有死亡威胁存在,它就会不惜不断抬高**安全阈值**,直至摆脱死亡威胁。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改变的大脑运行机制,与其受其限制,不如反过来好好利用这个机制。把 “**\_\_\_\_ 练不好就得死!**” 这样一个填空句式完成,打印出来放在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甚至打印多份,或者干脆用这句话给[手机](/images/iPhone-wp.png)和[手表](/images/iWatch-wp.png)都做个壁纸…… 说来格外好笑,大脑很好骗的!只要重复次数多了,它就只能选择相信。 +大脑最怕死了,只要有死亡威胁存在,它就会不惜一切不断抬高**安全阈值**,直至摆脱死亡威胁。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改变的大脑运行机制,与其受其限制,不如反过来好好利用这个机制。把 “**\_\_\_\_ 练不好就得死!**” 这样一个填空句式完成,打印出来放在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甚至打印多份,或者干脆用这句话给[手机](/images/iPhone-wp.png)和[手表](/images/iWatch-wp.png)都做个壁纸…… 说来格外好笑,大脑很好骗的!只要重复次数多了,它就只能选择相信。 ![](/images/iPhone-wp.png)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8-supervising.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8-supervising.md index f12fcf276..36704ca03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8-supervising.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8-supervising.md @@ -56,13 +56,13 @@ 最有趣的是,很多时候,标准的抬高,并不总是意味着难度也随之必然被抬高。反正做事要花时间,标准高不高都得花时间,90% 以上的时间成本和注意力成本都无法进一步压缩。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如此,当下的标准抬高,也许提高了一些难度,的确也增加了一些时间和注意力的成本,但,由于做的正确,做得更好,会极大降低将来整体的时间和注意力成本 ——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抬高标准不仅没有提高难度,反倒是事实上降低了难度。 -很多人不是为了自己学习,不是为了自己做事,是为了糊弄家长、老师或者老板,所以没有动力精益求精,所以喜欢反过来偷懒…… 可问题在于,这样做永远不划算,因为花掉的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注意力,却并没有长出自己的本事,亏大了 —— 当然,习惯了,亏嘛了之后,倒也感觉并无所谓。 +很多人不是为了自己学习,不是为了自己做事,是为了糊弄家长、老师或者老板,所以没有动力精益求精,所以喜欢反过来偷懒…… 可问题在于,这样做永远不划算,因为花掉的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注意力,却并没有长出自己的本事,亏大了 —— 当然,习惯了,亏麻了之后,倒也感觉并无所谓。 -我们有天然的**归纳总结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把大量的相关要素分门别类,抽象成更为精简的概括,并且总是按**照重要性排序**…… 在更容易记忆更容易调用的同时,无论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还是事后的验收里,带着这样的标准工作,总是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孙犁先生对语言好坏的标准看起来很少,就那么几条,但,那是**长期积累**之后的抽象和概括。 +我们有天然的**归纳总结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把大量的相关要素分门别类,抽象成更为精简的概括,并且总是**按照重要性排序**…… 在更容易记忆更容易调用的同时,无论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还是事后的验收里,带着这样的标准工作,总是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孙犁先生对语言好坏的标准看起来很少,就那么几条,但,那是**长期积累**之后的抽象和概括。 我个人对我自己的文字好坏,经过长期概括之后,验收标准仅剩下一句话:“**是否对读者真的长期有用?**” 如果不是,就扔掉,或者干脆不写了。这并不是说我没有更多细节上的标准了,而是那些已经应用过无数回了,乃至于下意识之中就已经处理完毕。当然,最重要的总是要三思而行。 -其实,**验收标准大多是通用的**,虽然偶尔也有例外。在这里是好的,在别的地方大抵上也应该是好的,在这里是坏的,在别的地方大地上也应该是坏的。比如,简洁、朴素、直接、有效,几乎在任何地方任何领域,都可以被认为是好的。无论是小说还是论文,这样的文字就是我更欣赏的。无论是个人服饰还是室内装修,这样的风格也是我更喜欢的。沟通交流也好管理团队也罢,这还是我更倾向于选择的方式。 +其实,**验收标准大多是通用的**,虽然偶尔也有例外。在这里是好的,在别的地方大抵上也应该是好的,在这里是坏的,在别的地方大抵上也应该是坏的。比如,简洁、朴素、直接、有效,几乎在任何地方任何领域,都可以被认为是好的。无论是小说还是论文,这样的文字就是我更欣赏的。无论是个人服饰还是室内装修,这样的风格也是我更喜欢的。沟通交流也好管理团队也罢,这还是我更倾向于选择的方式。 很多时候,这看起来是没有对错不分好坏的**个人偏好**,可实际上并不像很多人以为地那么**主观**,**好坏**常常可以非常**客观**。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对好坏的分辨其实是长期有效经验的积累 —— 长期保持客观的人,他们的个人偏好都更倾向于客观。反过来,长期放任主观想法的人,他们的个人偏好客观来讲的确非常差 —— 虽然他们自己可以天真地以为或者争辩说,“个人偏好没有好坏对错”…… 姑且就让他们继续那么以为下去好了。 @@ -70,13 +70,13 @@ 之前我们说人工智能帮我们解决了**眼高手低**的尴尬([3.6](/training-tasks/revolution#_3-6-类比)),让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机会追上我们的**审美能力** —— 想想看吧,这是不是天大的解脱? -人工智能越强,驾驭它的人必需更有判断力。在自然语言应用方面,能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出更多更好文字的是那些具备更好判断力的人,与此同时,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在不断提升 —— 我们的训练就是这样的例子。 +人工智能越强,驾驭它的人必须更有判断力。在自然语言应用方面,能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出更多更好文字的是那些具备更好判断力的人,与此同时,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在不断提升 —— 我们的训练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图像生成方面,能用人工智能做出更多更好图片的,还是那些具有更好判断力的人 —— 或者说,更高审美能力也行 —— 他们知道各式各样的风格,所以可以在其中选择,他们知道各式各样的重点,可以系统地判断好坏,所以才能将咒语(*prompt*[^*])写的清晰具体有效,于是人工智能才那么听话。 -2023 年年初,人工智能开始可以将人类提供的咒语转换成长达 1 分钟的视频。请问,这对谁最有用?在视频制作方面具备极高审美能力(判断力)的人。很多人在只能惊呼的同时,在付费学习如何如何编写咒语…… 这就好像是用千年祖传配方治疗糖尿病一样,令人笑不出来。 +2023 年年初,人工智能开始可以将人类提供的咒语转换成长达 1 分钟的视频。请问,这对谁最有用?在视频制作方面具备极高审美能力(判断力)的人。很多人在只能惊呼的同时,在付费学习如何编写咒语…… 这就好像是用千年祖传配方治疗糖尿病一样,令人笑不出来。 -其实,真正应该系统学的练的是影视制作那一整套,编剧、导演、摄影、表演…… 在这个繁杂且有系统的知识网络里像探索迷宫一样游走,把每个重点的验收标准谙熟于心,逐步积累,归纳总结,抽象概括…… 最后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同时也足够客观的**验收标准** —— 称作**审美能力**也罢,**判断力**也好,都一样。在此基础上,才有有真正的**创意**。只不过,这一次不同了,因为眼高手低的尴尬被人工智能解决了,于是,到最后,**人工智能是那些拥有更高审美能力的人手中真正的工具**。 +其实,真正应该系统学的练的是影视制作那一整套,编剧、导演、摄影、表演…… 在这个繁杂且有系统的知识网络里像探索迷宫一样游走,把每个重点的验收标准谙熟于心,逐步积累,归纳总结,抽象概括…… 最后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同时也足够客观的**验收标准** —— 称作**审美能力**也罢,**判断力**也好,都一样。在此基础上,才有真正的**创意**。只不过,这一次不同了,因为眼高手低的尴尬被人工智能解决了,于是,到最后,**人工智能是那些拥有更高审美能力的人手中真正的工具**。 所谓的监督,尤其是自我监督,不是人们误以为的 “头悬梁锥刺股” —— 真正的学习和训练,并不靠所谓的 “吃苦”。最好的自我监督,是**不断抬高对自己的要求**,即,**不断调整各种验收标准**,即,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09-planning.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09-planning.md index d1f2c8718..0eb76ed51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09-planning.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09-planning.md @@ -38,11 +38,11 @@ 其中,时间(*`t`*)和注意力(*`a`*)都一样,都需要**量足够多**,且**密度足够大**。于是,理论上来讲,能做好一件事的人,用同样的 *`ta`* 完全可以同样把任何另外一件事情做到同样精通的程度。 -换言之,能踢足球踢到一定境界的人,用他曾经为此付出的 *`ta`*,即,往同样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时间里倾注同样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注意力,同样也能弹好钢琴,学好数学,或者说好另外一种语言。 +换言之,能踢足球踢到一定境界的人,用他曾经为此付出的 *`ta`*,即,往同样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时间里倾注同样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注意力,同样也能弹好钢琴,学好数学,或者说学好另外一种语言。 更常见的是,如果一个人在某件事上能做到高度精通,即,*`m`* 值非常高,那么他在新学新练另外一件事的时候,虽然依然需要往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时间里倾注量足够多密度足够大的注意力,但,往往需要的 *`ta`* 要比第一次少。 -**大脑里没有孤岛**。所有的神经元都在同一个无垠的网络之中,每个连接每个局域网,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相互连接。更为重要的是,任何技能拆解到一定程度程度之后,各个细节对应的连接或者网络,其实都可以被众多技能共享,不仅包括那些看起来像近的技能,也包括很多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关联的技能。 +**大脑里没有孤岛**。所有的神经元都在同一个无垠的网络之中,每个连接每个局域网,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相互连接。更为重要的是,任何技能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各个细节对应的连接或者网络,其实都可以被众多技能共享,不仅包括那些看起来相近的技能,也包括很多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关联的技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是在某方面格外厉害的人就越发地多才多艺。你当然知道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可也许你并不知道的是,人家弹钢琴也同样技艺高超。 @@ -52,7 +52,7 @@ ![](/images/hidden-connection.png) -在科学界里,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 从一个毫不相干的领域里突然出现另一个领域里的明星。经济学家出身的托马斯·叟(Thomas Sowell),因为自己的孩子六岁了还不开口说话,于是开始研究心理学,到最后写了篇论文,《聪明的孩子晚说话》,最终竟然成为心理学领域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就是 Pagerank 极高)。而一个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蒙德(Jared Mason Diamond),有研究鸟类的业余爱好,结果,在不断考察鸟类的过程中悟到了隐藏在人类发展史背后的另外一个线索,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随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叫做 “地缘政治”…… 更不用提今天活跃在科技与商业世界里的伊兰·马斯克(Elon Musk)。 +在科学界里,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 从一个毫不相干的领域里突然出现另一个领域里的明星。经济学家出身的托马斯·叟(Thomas Sowell),因为自己的孩子六岁了还不开口说话,于是开始研究心理学,到最后写了篇论文,《聪明的孩子晚说话》,最终竟然成为心理学领域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就是 PageRank 极高)。而一个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蒙德(Jared Mason Diamond),有研究鸟类的业余爱好,结果,在不断考察鸟类的过程中悟到了隐藏在人类发展史背后的另外一个线索,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随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叫做 “地缘政治”…… 更不用提今天活跃在科技与商业世界里的伊兰·马斯克(Elon Musk)。 大脑是个网络,一切都是关联的,导致的结论不只是**无论学什么都有用**,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个结论:**学的越多,已经学到的东西就更有用**。—— 这就是**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即,**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 s law](https://en.wikipedia.org/?curid=65776)): @@ -68,7 +68,7 @@ 也就是说,我们真正应该**痴迷**的是**进步**,是**改良**,而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事物。对大脑来说,不仅练什么都一样,进步或者改良也都一模一样,反正就是不断新建连接新建网络。 -这是避开一切**半途而废**的秘密。一次又一次的半途而废,废掉的并不是某个学习目标,而是大脑里一个又一个破破烂烂被启用的烂连接烂网络,不仅没有任何循环利用价值,还不断妨碍新连接新网络的建立。并且,半途而废最终也会在大脑里形成一个网络,竞争力极强的网络,到最后,无论做什么,它都能胜出。懂了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是什么,不做到罢了,只要做了,你怎么舍得半途而废,你怎么敢半途而废? +这是避开一切**半途而废**的秘密。一次又一次的半途而废,废掉的并不是某个学习目标,而是大脑里一个又一个破破烂烂被启用的烂连接烂网络,不仅没有任何循环利用价值,还不断妨碍新连接新网络的建立。并且,半途而废最终也会在大脑里形成一个网络,竞争力极强的网络,到最后,无论做什么,它都能胜出。懂了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是什么,不做倒罢了,只要做了,你怎么舍得半途而废,你怎么敢半途而废? 没有什么比建设自己的大脑皮层更令人痴迷的了吧? diff --git a/1000-hours/self-training/10-going-back.md b/1000-hours/self-training/10-going-back.md index 1583642ba..29ae28bfc 100644 --- a/1000-hours/self-training/10-going-back.md +++ b/1000-hours/self-training/10-going-back.md @@ -46,7 +46,7 @@ outline [2,3] 请注意这句话中的措辞,两个 “**任何**”。试想,有一对双胞胎,刚出生就分别被带到两个国家的家庭收养,那么,最终这对基因上最接近的两个人类幼崽,各自会习得不同的 “母语” —— 人们过去觉得神秘且难以逾越的 “关键期” 或者 “敏感期” 在这件事儿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样的案例也无需凭空杜撰,历史上很多次战争之后都有双胞胎被不同国家的人收养的诸多案例。 -语言是什么来着?语言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甚至天下所有的学科到最后都是 “语文”。所以说,每个婴儿都是**天生超级学习机器**,每个婴儿的大脑具备习得天下所有科目的潜力 —— 这是事实,尽管是惊人的事实。 +语言是什么来着?语言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甚至天下所有的学科到最后都是 “语文”。所以说,每个婴儿都是**天生超级学习机器**,每个婴儿的大脑都具备习得天下所有科目的潜力 —— 这是事实,尽管是惊人的事实。 “超级” 的意思是说,这种学习机器不仅是天生的,并且还真的天生超级。在两岁之前,即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已经习得很多元音的区别了……当他们吹灭第一根蜡烛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几个层面上为其母语的主要规则打下了基础,从基本的声音、音素到韵律、词汇和甚至一些语法规则…… @@ -94,7 +94,7 @@ outline [2,3] 另外,学校里的教育还有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个性化**。同一个知识点,对每个人来说,难度可能并不相同 —— 无论是学的难度,还是练的难度。预习过的和没预习过的不一样,见识过的和没见识过的不一样,大脑里有没有近似连接或者近似网络也会造成巨大的不同。 -然而,一个令人沮丧的是事实,我们一直一致以为超级贵的教育,实际上是众包之后的价格,也就是说,一个班级的配置,其实是十几个家庭或者几十个家庭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负担的价格。这就是现实。 +然而,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我们一直一致以为超级贵的教育,实际上是众包之后的价格,也就是说,一个班级的配置,其实是十几个家庭或者几十个家庭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负担的价格。这就是现实。 小学里,班上只要五个人以上,语文课里实际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无法进行了 —— 复述。所有老师都知道,复述是最能锻炼理解能力的活动,也是最靠谱的学习效果验收手段。可问题在于说,在多人的课堂上,它就是不可行,理由既简单又明确:时间不够 —— 更别说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课堂上了。 diff --git a/1000-hours/training-tasks/revolution.md b/1000-hours/training-tasks/revolution.md index 242a70357..7e8f93e72 100644 --- a/1000-hours/training-tasks/revolution.md +++ b/1000-hours/training-tasks/revolution.md @@ -113,5 +113,5 @@ 这就是为什么天下没有什么口语书的确适合你的根本原因 —— 每个人都太不一样了,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想法不同,经历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否则,为什么要交流呢?结果呢?教科书里十句里只有一句我自己用的上的,我想说的十句里有九句教科书里没有…… 这能有效吗?我们必须想办法定制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化口语书**…… -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那原本的不可能突然变成了轻而易举。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交给人工智能转换成英文,再转换成语音,然后在跟读、熟读、背诵…… 这就是我们的训练任务。只要攒得足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下意识处理 —— 其实,只要强度足够,一年就可以攒到远超大多数人的地步。 +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那原本的不可能突然变成了轻而易举。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交给人工智能转换成英文,再转换成语音,然后再跟读、熟读、背诵…… 这就是我们的训练任务。只要攒得足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下意识处理 —— 其实,只要强度足够,一年就可以攒到远超大多数人的地步。 diff --git a/1000-hours/training-tasks/wonder.md b/1000-hours/training-tasks/wonder.md index 34b4c4830..d3d92ad08 100644 --- a/1000-hours/training-tasks/wonder.md +++ b/1000-hours/training-tasks/wonder.md @@ -4,7 +4,7 @@ 作为岁数已经不小了的成年人,我想到了一个令自己无比震惊的可能性 —— 我们完全有机会在人工智能辅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生生把英语变成自己的第一语言。这在过去当然会被认为完全不可能,现在呢?现在真的不一样了。 -我们的大脑突然之间变得非常聚焦。既强大又轻松。我们真正需要耗时费力的,是把事情想清楚,把研究做明白,把结构调整好。所有注意力也的确应该放在这些最关键的事情上,不像过去那样总是被其它各种细节占用,乃至于最关键部分的质量受到影响。现在真不一样了,我们有一大堆既便宜又随叫随到的机器人助手…… 就好像我们一下子有了个班底,不用再苦哈哈地做只编剧了,而是升级成了制片人,关心着不一样的事情,做出不一样质量的东西。到最后可能需要**润色**,那就是我们的**审美水平**所决定的事情了,不一定是要我们自己耗时费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突然之间变得非常聚焦。既强大又轻松。我们真正需要耗时费力的,是把事情想清楚,把研究做明白,把结构调整好。所有注意力也的确应该放在这些最关键的事情上,不像过去那样总是被其它各种细节占用,乃至于最关键部分的质量受到影响。现在真不一样了,我们有一大堆既便宜又随叫随到的机器人助手…… 就好像我们一下子有了个班底,不用再苦哈哈地只做编剧了,而是升级成了制片人,关心着不一样的事情,做出不一样质量的东西。到最后可能需要**润色**,那就是我们的**审美水平**所决定的事情了,不一定是要我们自己耗时费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以下是一小段在本书成稿的过程中被删掉的文字: diff --git a/1000-hours/what.md b/1000-hours/what.md index 69c7deeb8..4cc0362bb 100644 --- a/1000-hours/what.md +++ b/1000-hours/what.md @@ -32,7 +32,7 @@ 可自然语言使用能力不一样,无限空间无限可能。你可以把它练得更好,使自己的日常沟通更为有效,或者让自己通过公开讲演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你也可以用它写书,小说或者非小说;你还可以用它写剧本,电视、电影、短剧…… 你还可以学习并使用多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同样无限的可能性…… 没有尽头。 -自然语言使用之于脑力正如马拉松之于体力。如果,跑步是最为普适的**健身运动**,那么,自然语言使用就是最有趣且最为普适且的**健脑运动**。 +自然语言使用之于脑力正如马拉松之于体力。如果,跑步是最为普适的**健身运动**,那么,自然语言使用就是最有趣且最为普适的**健脑运动**。 显然,跑步相对于自然语言使用来看更为枯燥。事实上,一切体育运动相对于自然语言使用来看都显得枯燥许多,因为自然语言是更大的更复杂的网络,由更多的节点构成。用得不好就算了,用得好的话,有趣的地方实在是太多。